图片
首页_风暴注册_登录测速平台
全站搜索
站内搜索: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名称:风暴注册体育新闻资讯社
电 话:400-368-276
联系人:李建科
网址:www.bjkyzysw.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广东省中山市风暴娱乐体育新闻资讯社
 
 
 
 
图片
文章正文
首页[宇博娱乐]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4-26 15:57    文字:【】【】【

  首页[宇博娱乐]首页地图上,一条红色的曲线沿着塔里木盆地蜿蜒而行,全长4704公里,红线上有星罗棋布的供气站,一共73个。这是塔里木油田南疆利民工程的管网分布图。管道中的天然气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南疆百姓的家里,成为最日常的人间烟火。

  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死亡之海,生命的禁区。这些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名字,曾让我心里展开过无数次想象,当我走近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在想象之外,除了“震撼”,我竟有些失语了。

  沙漠,像山一样,有棱角,像海一样,有线条。沙尘跟在车的后面奔跑,一团团,一阵阵,一仗仗。也像贪玩的孩子,形成一个个漩涡,进入它们自己的狂欢。沙尘暴来的时候,像呼啸的大海,壮观,也令人生畏。

  分明是触手可摸的天际,却像是怎么也走不出的迷阵。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民生工程的管道穿越沙漠腹地,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卡哈尔师傅一路上指认着天然气管道的标识牌,神情庄严而自豪。他说,那些天然气管道,是石油人心中的地下长城。他是一个将一生贡献给石油事业的老工人,不只是他,还有他的妻子和儿子。

  当我在轮南公寓小憩时,央视新闻联播中正在播出塔里木油田的消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富满油田的果勒3C井近日顺利完钻,井深达9396米,标志着塔里木油田正式迈入9000米级油气勘探开发新阶段。果勒3C井所在的富满油田地下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油藏埋深普遍超8000米,具有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特点。近年来,塔里木油田超深层开发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已成功钻探72口超8000米的超深井。

  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开发历经了“五上五下”的艰难探索,从发现依奇克里克和柯克亚两个中小型油气田,到如今建成3300万吨级大油气田和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形成了西气东输和西气西用两大战略能源格局,为国家的能源安全筑牢了底线。无论多么宏大的历史叙事,像是沙漠中的一阵狂风,塑于形,造于神,声色淡定地守望着祖国的边疆。

  车驶过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我依旧沉浸在展厅的讲解员古里米拉动情的讲述中。这个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柯尔克孜族姑娘,从父亲转业到这里开始,她的生命就已经与油田合为一体。我仿佛跟着她回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场面,在珍贵的历史记忆中,体悟石油人的艰辛与骄傲。一个个冰冷数字的后面站着一个个鲜活的石油人,他们在沙漠中勘探、测量、筑路、植树、钻井,是汗水、泪水、血水,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成绩。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即使是坐车,也是一件需要消耗很多体力的事情。一路上,遇见穿着红色工装的石油工人,巡线的,检修的,维保的,养护的。他们裹着风沙,顶着艳阳在劳作。沙漠中的红色,耀眼而夺目。

  到达和田河作业区时,夕阳正在西垂,沙漠在阳光温柔地照拂中,像披了袈裟,肃穆庄严,美好圣洁。原本以为和田河,或许应该有一条河流。然而,这是沙漠的腹地。饮用的水来自地表深处100米,要经过层层的处理工序,才能达到使用标准。在路上时,我问卡哈尔师傅一个问题,需要开导航吗?他笑了,不用开导航,因为沙漠里只有这一条路,是为油田专门建设的。

  大屏幕上醒目地写着家文化建设的标语:在和田河,就在家;在家,想念和田河。油田工人从各个地方奔赴而来,离开自己的小家,来到油田的大家庭。共建家园,就成了油田工作目标的重中之重。在作业区做资料员的马娟怀告诉我,离此地最近的喀瓦克乡也有156公里的距离。一出门都遇不到一个人,偶尔遇到一个,也都是自己的同事。她说:“在这里,我们都是家人。”

  作业区的后大门有两排板房,马娟怀夫妻和另外两对夫妻分别住在三个夫妻房里,这是单位给他们的专门福利。为方便工作,又解决夫妻分居的困难,特地建设了夫妻板房。每一间25平方米左右,全部按标准间建设,生活起居很方便。

  马娟怀的丈夫叫刘强,在作业区负责自动化仪表工作,他们俩是高中同学。2018年7月21日结婚,24日就奔赴前线。他们的家在离作业区一千多公里的库尔勒。没有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感受是作业区的小板房就是他们俩的小家。那时,小马觉得很浪漫。一起散步,滑沙,看星星,参加单位的家园共建活动,比拼工作业绩。爱情与工作在同一条线上发生共振,一切都很美好。

  后来,小马与丈夫的爱情结晶出生了,生活的实际困难就摆到了他们面前。为了让他们夫妻俩安心工作,丈夫的母亲承担了照顾孩子的重任。夫妻俩在板房的家园又变成了临时的,他们按单位的制度轮流休息,但总也有错不开的时候。有一次,孩子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见到妈妈,奶奶带着他去医院输液,两岁的孩子跟着护士叫妈妈。叫得奶奶很心酸,到小马这里,心酸又被无限放大了。一个年轻母亲的心被撕裂成两瓣,一瓣与孩子在一起,一瓣与工作岗位在一起。而这样的情形,不仅小马一个,在油田工作又做了母亲的人,大凡都是这样的状态。

  隔壁的另一对夫妻,妻子叫布阿佳,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姑娘,是单位的文艺扛把子。音乐一响起,小小的板房里,她在有限的空间舞得欢畅。印度舞、哈萨克舞、塔吉克舞、维吾尔族舞……所有的舞蹈都盛开在她曼妙的身姿里。她说已经有5个春节没回去了,她必须要为留守的员工们献上最美好的节日。

  布阿佳在公寓客房部做领班,她的丈夫努尔沙提在工程部做领班。布阿佳5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去世,10个月时,爸爸又去世了。她跟着奶奶长大,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长。读完高一,她就辍学了。后来就跟随丈夫来到这里工作,如今他们的儿子已经8岁了,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布阿佳很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觉得这里就是她的家。

  当听说我想采访付冬萍时,布阿佳很开心,她说这是和她结对子的亲人。和田河作业区的家文化丰富多彩,结对子是其中的一项。作业区有好几种民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回族等,每周都要开展“民汉一家亲”活动,打球、读书、滑沙、种菜……

  初见到我时,付冬萍有一点点紧张,她的一只手不断在摆弄着另一只手的衣袖。五分钟后,她整个人放松下来,和我说起油田往事。她是采油区的工程师,也是和田河唯一的女工程师。作业区开始工作的时候,只有她一个女性。可她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女人,认为男人能干的活她一样也能干。其实,在穿上红色工装的那一刻,她就模糊了自己的性别。

  因为此前在泽普石油基地职工培训中心做过老师,许多工人也都是她的学生。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不觉得陌生。在这里,人们没有按常态称呼她为付工,所有人都叫她付老师。布阿佳成为她的结对亲人以后,她亲眼陪伴和见证了布阿佳的不断成长和蜕变,“刚来时,布阿佳是个胆小的孩子,像一枚青涩的小果子。但她聪明好学,现在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姑娘了。”

  作业区甲乙双方共融管理的模式,让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荣辱与共,心心相扣。在荒凉的沙漠中,付老师时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2014年,对于付老师来说,刻骨铭心。这一年,塔里木油田再创佳绩,墨玉县和洛浦县的天然气入户网管工程竣工了。这一年,她也失去了爱人。工作业绩是大家齐心努力的结果,每一年的喜讯都像是藤上结出的一个个瓜,他们辛勤耕耘,共享丰收。但每一份收获也都离不开家人的默默付出,爱人的离世让付老师的世界一下残缺了,她不知道生活应该如何继续。但她知道前线还有工作在等着她。处理完丈夫的后事7天后,她就来到了工作岗位。说起同事们对她的关心和爱护,付老师几度哽咽。在忙碌的工作中,因为同事们的陪伴,她一点点走出了悲伤的阴影。

  付老师说,有一次在井口上劳作,加班至深夜,抬起头,忽然看见满天星星,辽阔的沙漠,浩瀚的星空。她像第一次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痴痴呆呆地仰望着星空。后来她就迷上了星空,与同事一起辨认北斗七星、天王星、牛郎织女星……她还学会了手机延时摄影,随时拍些美丽的照片传给亲戚朋友们。

  离作业区不远处的那口井上,有一面飘扬的旗帜,工人师傅们要借着风力看旗帜飘扬的方向,确定自己在上风口的位置操作,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安全生产。比起从前粗放的生产模式,全自动化、智能化已全面应用在生产中。坐在操控室的大屏幕边,就能清晰地掌握生产的状况,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这一切,付老师都一步一个脚印走过。

  付老师说她有个同事叫张保红,刚退休。她经常打来视频电话,就是想看看她养的花,她住的房子,问一下装置怎么样,运行平稳不?她以前干内部操作,在中控室看仪表参数。退休以后从工作群自动退出后就看不到单位的任何信息,没有了家的感觉,心就空落落的。其实,她的心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在和田河与大家在一起。

  她们把浪漫的情怀都献给了沙漠里的油田,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园,并以家人的身份自居一辈子。也许是在沙漠中待久了,热爱就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就像爱惜自己的家一样。

  小马说,躺在沙漠上遥望星空时,再纠结的心事,都会一下子放下了,天空那么大,还有什么是容不下的呢?付老师说,当太阳出来的时候,觉得阳光就是触手可及的幸福,像是伸开双臂就能把太阳抱在怀里。于是,她用母亲一样的胸怀,温暖了布阿佳,给予她成长的力量。

  正如泽普采油区的刘峰书记所说,缺氧不缺信仰,有人更有石油人。再荒凉的沙漠,也因为有穿着红色工装的石油人而充满了希望与活力。在这里,他们信仰的是家园的力量,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园,由沙漠的腹地,辐射到万家灯火。

  从板房出来的时候,浮尘袭来,天空昏暗,有两只猫站在氤氲的灯光中,灯光中,它们就像一对互相守望的恋人。远处,有一只小猫,喵地叫了一声,两只猫迅速向前奔去。为了生生不息的生活,人与动物都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奋不顾身。

  1970年出生的刘萍,马上就要退休了。她还在轮南“前线”工作,是她主动请缨来的,为了前线天的假,可以陪父亲去看病。此前,她已经在前线工作了好多年,历经过不同岗位的淬炼。她的父亲是老石油工人,参与过石油勘探前期最前线的工作,那时,从前线写一封信到家里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刘萍深受父亲的影响,技校毕业后成为父亲最理想的油田接班人。

  刚参加工作时,刘萍被分配在油田的筑路公司,第一次参加乌西一井钻前工程。4700多米的海拔,80度就能烧开的水,到了晚上被冻得打起冷摆子,上下牙齿碰撞的声音和着大风吹过铁皮营房的巨响,她觉得自己就像任何易碎品。这一次,上山进行钻前工作的队员中,只有她一个女队员。男队员们担心她的身体,就动员她先下山。她实在不服气,到大部队进山的时候,好强的她硬是跟来了,她要把上次落下的功课补回来。

  山里的气候说变就变,一年四季可以在每一天中轮番上演。40多个工作队员,唯有她一个女性,主要负责现场成本的计量和核算。上山才几天,就遇上了困难。队里需要一个炊事员,来了一个年龄小的,因为山上的条件太艰苦,下山了。又来了一个年龄大的,因为身体的高血压、糖尿病,又下山了。刘萍,迎难而上。那生命中的8天时间,她说这一辈子也忘记不了。

  4个大盆,每天两袋面粉,蒸锅上每一屉蒸32个馒头,5屉。起初,她看见从野外劳作回来的工友们一口气要吃六七个馒头,就在心里犯嘀咕,希望他们能少吃一点。那每天总也和不完的面,就像看不到边际的沙漠。可野外的工作强度,注定了工友们不可能少吃。他们狼吞虎咽地吃了掉一个又一个馒头,再满血复活地投入艰苦的工作中。到了晚上,她心疼加班的工友师傅们,就给他们煮茶叶蛋,下面条。除此,她还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刘萍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

  8天的时间终于过去了,单位派来了炊事员。但这8天,就像生命中划过的一道深深烙印。此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在刘萍这里,都变成了小儿科。

  刘萍在山上想念父母的时候,就会到一个固定的小山丘上打电话,那里有信号。连接好多天,母亲都说,父亲出去了。有一天晚上11点多钟的时候,她给母亲打电话,母亲依然说父亲出去了。那么晚的时间还出去,凭直觉,刘萍觉得有问题。她连夜跟单位采购物资的车下山,才知是父亲生病了。可是第二天一早,她又跟单位的车上山了,父亲说工作要紧,一个螺丝一个眼,马虎不得。也就是那一次,父亲检查出患了癌症。

  刘萍有无数个节日没有跟亲人在一起,她觉得最愧对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9岁时才有条件接到自己身边上学,孩子对家里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要问她,妈妈,我可以吃这个吗?妈妈,我可以用那个吗?刘萍的心被女儿弄疼了。她抱着孩子哭,恨不能给她全世界。

  但一次次在小家与大家之间取舍时,她依然是放下小家,奔向大家。她说,父亲看病花了很多钱,一粒抗癌药要几百块钱,如果没有油田作为家的后盾,个人的力量多么渺小呀。尽管没有挽留住父亲的生命,但她已经尽力了。就像在每一次工作中,她都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只为对得起手中的饭碗。父亲把一生贡献给了石油事业,她的一生也在石油战线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刘萍获得过很多个人荣誉: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财务个人,双文明先进个人……她一再强调,这只是她的岗位能力。比起单位给予的,她自己做得还不够。提及曾经的苦,她如今笑得很坦然,那是经历了万水千山之后的豁达与明朗,还有什么比油田赋予她的能量更强大呢?

  刘萍说,能把这一生贡献给油田是自己的荣幸,一想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都与小小的自己发生关联,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随即,她又笑着说自己运气还是不算太好,有一次她在油田里坚持工作了4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待习总书记与油田工人连线的时候,恰好自己轮休了,错过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说完她又补充一句,其实在电视里观看的感受一样激动人心。

  她说,等到退休那一天,真的会舍不得。她还告诉女儿,等有一天真的离开这个世界了,一定要把她的骨灰撒在青山绿水的地方。

  茫茫无际的沙漠,从荒无人烟到油田绿洲,刘萍亲眼见证过。那一句刻在沙漠上的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正是无数个石油人的真实写照。

  从气化南疆的逐步开展到建设南疆利民工程的全面提升,塔里木油田人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2013年7月南疆利民工程主干线公里的环线管网,十年磨一剑,像是柯克亚的名字中包含着某种玄机:刺破青天。

  还记得发现油田时的井喷现场,在钻至井深3783.10米时发生强烈井喷,初期日喷油1300余立方米、天然气260万立方米,由此而发现了柯克亚油气田。发现油气田后,石油工人和各地群众在现场载歌载舞,热烈欢庆,那流淌的散发着地底温度的石油啊,是一条幸福的河流,流进了南疆百姓的心里,流进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从前的柯克亚,有一个民谣: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经过45年的建设,如今的柯克亚已成为一片绿洲。这里高楼林立,草木多姿,还有专门的果园。早上8:40分,300多人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的场面甚是壮观,像跳动的红色火焰,燃烧着青春的激情。早餐后,他们就会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

  柯克亚油气田300多位职工中,有16位女职工。访问对象中,有一个叫王英华的职工在监屏岗,她1975年出生,1994年参加工作。在她值班过程中,曾发生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2023年2月初,夜班凌晨零点十分左右,她在监屏上发现甫沙8号井,井口出现火花。她马上汇报给班长,班长汇报给值班领导,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带上应急物资赶到三十里外的井口处理险情。事后,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她受到了单位的嘉奖。可她一直在强调,那是自己的职责。她的工作态度是:把岗位放到心上,把心放到岗位上。

  远远的地方,有强烈的光射过来,王英华说,那是正在建设中的储气库的两个井架,这是油田增产增量的重大措施,更是南疆利民工程的保险库。作为油田的工作人员,她亲眼见证了柯克亚的变化。她说,不是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柯克亚,而是柯克亚点亮了他们的青春。

  展厅中,陈设着柯克亚油气田的历史。那里有无数先烈们为了油田建设,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甚至生命。有一个叫戴健的女子,担任地质大队依奇克里克详查队副队长,在带领实习生张怡蓉和助理技术员李越人赴深山作业时,突遇暴雨和山洪,她和李越人被洪水冲走,壮烈牺牲。戴健年仅24岁,李越人只有20岁。当地质队员们在十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找到她们时,戴健的怀里还紧紧抱着地质包。为了纪念两位年轻的烈士,塔里木矿务局将他们牺牲的地方命名为“健人沟”。

  筚路蓝缕,不忘来时路。敢于刺破青天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石油人。随着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南疆各族百姓使用天然气取暖、做饭、烤馕,受益800万人,平均每年每户可以节约600~800元。

  “再也不用烧煤了,家里干净了,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这不仅是柯克亚乡阿其克拜勒都尔村和塔尔阿格孜村易地搬迁户们的心声,更是很多南疆老百姓的共同心声。从前,他们用煤炭、柴草、牛粪取暖,用天然气不仅节省了体力劳动,节约了生活成本,还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有一个抱着孩子的维吾尔族青年妇女说,从前下雪,因为空气受到污染,白雪变成了黑雪。这几年天空飘落的雪花,落在大地上,白得耀眼。

  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是南疆百姓心中的“福气”,这福气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他们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如今,绿洲之上,生机盎然,工业、农业、商业欣欣向荣。喀喇昆仑雪山,近在眼前,像是万山之脉赐予他们无穷的力量。

  2023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正赶上泽普管理区的员工过节,循着花香,我闯入她们中间。十几个女员工正在搞“三八”节的活动:插花比赛。鲜艳的红玫瑰,就像她们茂盛的青春。在塔里木油田中,无数女性把青春献给了这片热土,她们就是盛开在大漠里的铿锵玫瑰。

  张晓莉、田美霞、郭瑛、胡岚、朱月琴……还有许许多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她们,在油田默默奉献。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一首动人的歌,她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油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性别,并不成为任何特殊的礼物,这只是一种认知的样本,让我们走近油田,并热爱和祝福。

  路漫漫其修远兮,塔里木油田人正在上下左右求索中,攻坚克难,缔造幸福。他们攻破一道又一道难关,刷新着一项又一项纪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塔里木油田全年油气产量当量达到3310万吨,同比净增128万吨,油气产量当量连续6年超百万吨增长,其中生产石油液体736万吨、天然气323亿立方米,再创造历史新高。这是塔里木油田用铁肩和脊梁担起的责任,这是塔里木油田人用赤子之心大写的辉煌篇章。

  夜深了,我在矿区散步,迎面从大门走出一个穿红色工装的姑娘。我问她,你是“油二代”吗?她说,别说我是油几代,只说我是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我骄傲,我自豪。她的眼睛里有种动人的光辉,刺破了黑暗。

  (作者简介:叶浅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成员。已出版个人文集7部,代表作有《生生之门》等)

  由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党建》杂志,由中央宣传部主管,是党中央办的关于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党刊。[详细]

  点击党建网,就是我们的同志;阅读《党建》杂志,就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共同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

相关推荐: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