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首页_风暴注册_登录测速平台
全站搜索
站内搜索: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名称:风暴注册体育新闻资讯社
电 话:400-368-276
联系人:李建科
网址:www.bjkyzysw.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广东省中山市风暴娱乐体育新闻资讯社
 
 
 
 
图片
文章正文
首页、安迪娱乐平台、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7-23 04:21    文字:【】【】【

  首页、安迪娱乐平台、首页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地方部门平台链接市直市文旅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为加快利川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事业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健身需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利川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利川市专业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活动呈现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利川市被表彰为全国先进文化县市。

  1. 专业艺术精彩纷呈。近五年来,组织送戏下乡达1200余场,惠及群众150余万人次。承接了如2014文化奔小康·中国县域群众文化节“龙船调之夜”等专题演出400余场。《太阳大得很》等节目受邀参加央视《民歌中国》节目录制,民族歌舞音画《金那银儿梭》在湖北剧院精彩上演,《舍巴人》获武陵山区第二届土家族摆手舞大赛金奖,州七运会《锦绣利川,放飞梦想》民族文化与全民健身展示活动获全州人民认可,“一景一歌”工程为腾龙洞等景点创作的16首歌曲收录在《大利之川》MV音乐光盘公开出版发行,制作出版了一套《利川民歌》光碟(U盘),创作产生了《利川市工间操》《利川肉连响广场舞》《龙船调的家》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更可喜的是利川文艺工作者首次走出国门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展开了为期4天的文化访问交流活动并获得当地观众喝彩点赞。

  2.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以城区逸园广场为主阵地,举办了“舞动新春庆盛世”民族民间舞蹈大赛、“龙年惠民”春联书写赠送、“龙腾盛世颂和谐”舞龙舞狮、金蛇狂舞闹新春、七彩花灯拜新年、社区文艺汇演及乡镇精品文艺节目展演等元旦春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借助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举办“凉城利川”欢乐一家亲文化体育季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参与其中,同时举办广场舞大赛、民族民间文化周、百姓故事会、“利川民歌传唱电视大赛”、 民间文艺绝活展演、农民才艺展示、卡拉OK大赛、青少年故事演讲赛、经典电影大连放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创新开展“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累计开展文艺辅导和培训3万余人次, 200余人次在州级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五年来,市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55万余人次,送书下乡5万余册次,全市开展“十进一创”大型阅读活动100余场次,利川市被评为全省“十佳书香县市”。

  1.领导重视。2011年,市政府行文下发了《利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2012年,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制定了《利川市体育场馆管理规定(暂行)》,《利川市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2. 完善体育组织网络和培养后备人才。发展体育协会9个,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篮球等裁判员1200余人,培训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业余爱好者4000余人次,向省体校输送运动员30余名,向武汉体院输送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15名。

  3.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近五年来,文体部门举办了 “百盛杯”篮球赛、元旦万人长跑、老年门球赛、周末体育联赛、市二运会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100余次,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2013年,市文体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省人社厅、省体育局联合表彰为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

  4.积极承办和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主办(承办)州级以上赛事如2013年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篮球甲级联赛和2014年女子青少年女子篮球锦标赛等赛事近50场,特别是2013年圆满承办了州七运会,利川代表团以128块金牌和2505分的团体总分实现了金牌总数、团体总分两个第一的目标,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承办贡献奖”。组队参加州级以上赛事近50场,获各级各类比赛金牌158枚。

  5. 大力支持市场化运作体育赛事。利用现有场馆和“凉城利川”的气候资源优势,通过市场运作举办了林丹看你绣球、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美国--立陶宛国际男篮对抗赛、2015年终极一战麦迪明星篮球赛、“碧桂园”杯中国明星篮球赛,“时代杯”CBA篮球季前赛等,等商业赛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完成利川电视台编播设备的升级及机房的搬迁,建成了全州唯一的媒资管理系统。建成高规格的数字电影放映厅4个,可容纳观众近400人。建成了利川市数字电视系统,全面完成数字电视平移,全网开通了高清互动电视及广电宽带网络。实现每年广电传媒收入2000万元。

  1. 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全市已建成598个农家书屋和393个数字农家书屋,按照上级标准,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每年定期为书屋更换图书、期刊、杂志、音像制品等,同时聘请文化专干,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及利用。每年定期举办“书香夷水·文化利川”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累计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等读书活动200余场(次)。毛坝乡服务中心、龙潭村、柏杨坝村等农家书屋被评为“五星”“三星”级农家书屋,同时在全市评选出模范农家书屋40个、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80个、“耕读人家”60户。

  2.稳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我市完成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安装使用工作。建立了利川市行政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形成了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安装正版软件办公系统单位60家。有序推进正版软件进企业工作。

  3.不断优化新闻出版行业管理。一是加强对《龙船调》《清源诗联》等6种内部资料管理,保证办刊质量,有效宣传推介利川,服务利川经济发展。二是强化对复印打字店、印刷企业的管理,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其良性发展。三是开展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出版物为重点的新闻出版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印刷复制行业、出版物市场、电子产品市场监管力度。2011年获国家人社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彰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

  1.致力重点工程加强文物保护。2011年以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超1亿元,确保了大水井古建筑群维修、鱼木寨连五间维修、鱼木寨消防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如期完工和其他文物工程的有序推进,大水井古建筑群消防改造升级工程被列入全国百强文物消防安全工程,争取国家文物局将鱼木村纳入了首批重点中国传统村落总体保护试点项目,总体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我市是文物大市,经普查,《利川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收录不可移动文物点264处,经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摸底调查,共调查国有单位573个、统计文物1555件。

  2. 扎实推进非遗传承与保护。开展非遗调查,建立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全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66项,已公布10大类39项,其中国家级2项(肉连响、利川灯歌)、省级3项(利川小曲、绕棺、柏杨豆干生产技艺),全市公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5人、州级3人,州民间艺术大师4人。申报见成效,利川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柏杨坝、毛坝镇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还编辑出版了《利川故事》《夷水歌谣》《魅力利川—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利川谚语歇后语谜语》等非遗读物。每年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保护推介活动。

  一是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2011年6月,利川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正式挂牌成立,隶属于文体局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市文化、体育、文物、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五大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

  二是坚持扫黄打非,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五年来,累计开展清源、秋风系列扫黄打非行动近50次,收缴非法出版物3万余册(盘),查封非法出版物6000余册,集中销毁了价值30万余元的非法出版物20000册。被评为2013年全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州年度考评多次排第一。

  三是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巡查,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五年来,累计开展网吧、娱乐场所、印刷、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等集中整治行动200余次,查处违规网吧70家次,协助工商部门取缔黑网吧20家,捣毁15家设置机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收缴并公开销毁等游戏机110多台,取缔无证经营的歌舞游艺场所16家,依法拆除非法安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2875台(套) 。先后被共青团湖北省委、省文化厅等17个部门联合表彰为“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被评为2013年度全省“十佳”文化市场人民群众满意站所等。

  积极争取项目,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围绕文化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积极招大商、大招商,效果明显。先后引进重庆、襄阳、浙江老板,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开办了“武陵明珠”KTV、城市英雄娱乐城和利川中银文化娱乐有限公司等,并积极参与明捷数字文化产业园、大水井游客接待中心的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引进、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累计销售体育7000余万元。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利川市公共文化体育广电设施已基本形成了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600平方米/万人,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为100%,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012年,市文体局、广电局整体搬迁入驻文化传媒大楼,办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现有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文化站2个、二级文化站2个、三级文化站3个,还有市文化馆1个,非遗传承馆1个,目前市文化馆创建国家一级馆已上报至文化部进行评定,市图书馆还是全州首个具备“四个一”体系的标准化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市城区的文化传媒剧场、文化传媒电影院、时代影院、清源体育场、逸园广场体育馆、市文化传媒广场体育馆、利川市游泳馆等现代化场馆是同类城市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群。

  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严格按照省级标准建设,已建成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4个乡镇服务点、575个村级服务点、598个农家书屋和393个数字农家书屋,安装、维护29148套“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改建、新建178个符合国家标准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建成18个村级文化活动辅导基地,175个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并配备了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设备。

  1.领导重视助推人才成长。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利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市文联主席团议事规则》。积极向上推选人才,郜全鑫被授予“中国梦优秀艺术家” 荣誉称号,何泽勋、刘守红和朱群英被评为全州“首届杰出文化新人”,何泽勋成为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命名表彰了6名“利川市首届文化名人”。

  2.创建工作取得实效。2011年9月8日,湖北省第十五届楹联文化艺术节暨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在利川行,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为利川市颁发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匾牌。2013年,利川市和毛坝镇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建立了苏马荡文学创作生活基地。2014年,龙船调文化品牌获“湖北省十大特色文化品牌”,新成立了龙船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3.倡导德艺双馨,力推文艺精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40多部,共计700多万字。累计创作舞台艺术作品300余件,声乐作品100余件,摄影作品3000多件。雨燕长篇小说《盐大路》被中国作家协会纳入重点扶持作品,被《中国作家》杂志刊发,并跻身作家出版社“精品工程”,散文集《苏马荡的杜鹃花》获恩施州“五个一工程”奖,歌舞音画音乐作品《金那银儿索》文字脚本获利川市“五个一工程奖”,多项优秀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大奖,《龙船调》杂志改版升级,出版20期,发表作品300余万字。

  4.广泛开展活动增强文艺影响力。协调承办了湖北省第三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暨“百名作家写利川”活动,2013年《湖北作家》第三期专版刊发利川本土作家和全国知名作家描绘利川风土人情的文章。市戏曲协会举办每年一届的“梨花节”京剧演唱会,市摄影家协会派员参加了美国芝加哥“凝望·对话—‘洞·察天下’中国腾龙洞·美国猛犸洞国际影像艺术交流展”等活动。

  经过不断努力,“十二五”期间,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事业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少数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对工作缺乏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导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同时,创新意识不够,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导致工作起色不大。

  2.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城市社区和农村对文化体育设施需求量大,财政无力解决,因而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受到一定限制,较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需求。

  3.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目前,专业工作人员结构严重失调,专技人员奇缺,个别行当空缺,尤其是文化创作人才,需要进一步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心,创新机制、引进人才。

  4.品牌打造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虽然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但这些活动的档次不高、规模不大、影响不广,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本职、拓宽思路,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突出重点抓特色,不断强化活动品牌意识,进一步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为实现文化强市目标营造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出发,把文化作为“软实力”提到了全局的战略高度,国家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等一批重大政策,湖北省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等举措,将为武陵山试验区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大量项目会接踵而至落户试验区,利川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及地理优势。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参与文化体育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文化体育消费快速增长,人均用于文化、娱乐、健身服务的消费支出比重呈猛增之势,文化体育事业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1.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利川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西部“凉城”,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绝佳地方。

  2.独特地交通纽带优势。高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成为连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长江三峡之旅”三大旅游板块和长江经济带以及武陵山试验区的重要战略节点。

  3.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醉美浓郁,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利川灯歌、利川小曲、“肉连响”堪称“利川三绝”,已进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利川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产业开发价值,文化与旅游相互协调发展。

  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贫困问题突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人才匮乏成制约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事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十三五”时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七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文化娱乐健身需求。

  到2020年,建成一批质量较高、功能完备的城乡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成功打造一个新的城市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文化体育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指标和文化体育产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州领先位置,形成文化体育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体育产业异军突起、文学艺术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合理、文化市场管理有序、文化区域特色明显的发展新格局,逐步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目标。

  建设和谐文化,不断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举办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以“龙船调”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坚持“扫黄打非”,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切实推动我市从“文化体育大市”向“文化体育强市”转变。

  (1)精心策划好群众文化活动。一是深入推进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打造一个新的文化活动品牌,促进“利川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提档升级;二是大力推进广场、社区、村镇、机关、校园、企业文化建设,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三是定期举办如中国龙船调艺术节、文化旅游交流会等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的节会活动,不断提高利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建设民族文化村、民族文化乡、民族文化街,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和培训;五是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活动,市非遗传承馆每年下乡演出不得少于120场;六是掀起机关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学唱山民歌热潮,力争人人能唱3首以上利川山民歌。

  (2)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介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深挖本土文化资源,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利川特色的保护传承体系。

  一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继续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肉连响》《利川灯歌》)保护规划,新申报1—2个国家级非遗名录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一个国家级传承基地,申报1个以上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尽快建成“龙船调”传承保护基地,做好以肉连响、利川灯歌、利川小曲为代表的重点非遗项目的传承、普及、保护、推介工作。成立一个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一批非遗产品走向市场。做好非遗普查资料的汇总整理,编辑出版民间文学等非遗普查成果系列丛书。

  二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继续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力争将大水井、鱼木寨、船头寨捆绑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围绕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鱼木寨做好文物修缮、消防、安防工程和大水井古建筑展览陈列,同时对省、州、市级文保单位进行全面修缮。推进文物景点提档升级。协助旅游等相关部门,力争将大水井古建筑群打造成AAAA级风景名胜区;修建鱼木寨游客接待中心、完成鱼木寨10处重点遗存修缮工程、鱼木寨古道路修缮工程,为创建AAAA级风景区创造条件。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对鱼木寨、大水井、海洋村进行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和环境整治,配合做好民宿工作。

  2. 大力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认真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新建一批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发展一批社会体育社团,培养一批体育骨干队伍,输送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打造一批体育品牌赛事。如新建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省级以上的夏训基地、1个综合训练馆和14个乡镇体育活动广场,力争体育社团达到20个左右,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人次,输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次100人左右,组织元旦万人长跑、全民健身周末联赛、每四年一届的市运会、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青少年单项年度赛,引导市直和乡镇单位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承办1-2省级及以上品牌赛事,培训1000名左右的教练员和裁判员,设立3-5所体育特色学校。

  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开展评先表模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文化引导作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好“十进一创”阅读活动,积极创新阅读品牌,打造精品阅读项目,巩固好“十佳书香县市”创建成果。不断优化行业管理,抓好“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审批工作,加强对印刷复制发行业的监管,配合做好“扫黄打非”工作。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4.力促广播电视事业再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双向互动的广电环形网络,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数字电视用户增至12万户,高清互动用户6万户,广电宽带用户3万户。全面建成农村智能广播网,实现村村通广播。启动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工程,争取广播电视的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147766套,与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一起形成对全市住户的全覆盖。对摄、录、编、播设备及电视栏目、节目提档升级,提高收视率。力争早日建成知名拍摄基地,搞好外宣,提升利川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培植壮大文化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发城乡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职能,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积极引导和扶持现有文化企业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 加强对文化经营企业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到2020年,形成图书、音像、印刷、娱乐、网络文化等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2.跟踪服务好中国明捷数字文化产业园、夷城文化产业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建成中国当代漆艺创业园区,丰富和创新打造“一景一戏”工程。

  3. 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借助“凉城利川”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重点建好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和户外运动基地。规范、壮大现有体育企业,努力培植新的体育企业,鼓励发展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热点体育消费产业。继续抓好体育销售工作,扩大销售总量。

  充分发挥市文联的联络、协调、指导和服务职能,建立文企合作机制,引导、鼓励和扶持各协会发展壮大,丰富协会活动内容,提升协会活动档次。积极向上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和优秀文艺人才,定期开展“文化名人”评选活动,推出在全州有影响的文艺家10人以上,在全省有影响的文艺家5人以上,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家1人以上,扩大市文联在全省全国影响。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将文联工作经费和协会活动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巩固拓展“龙船调”文化品牌创建成果,积极创建“清江”文化品牌,编辑出版一套“龙船调”系列丛书(小说集、诗歌集、散文集、歌词集、戏剧作品集、报告文学集等)。

  1.建成市、乡(镇、办事处)、村三级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在市城区建成一个民族文化广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每个乡镇集镇建成1—2个1000㎡以上的文化广场;每个村、社区建成一个500㎡以上的文化广场或建设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在条件适合的广场上建设“百姓舞台”。在城区其它合适位置及所有乡集镇建立数字影院。

  2.逐步实现“文艺专干”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力争在每个村(社区)培植文艺专干1个以上,确保文化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辅导。

  建设规模:在市城区建成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民族文化广场;每个乡镇集镇建成1—2个1000㎡以上的文化广场,1—2个体育活动广场。每个村、社区建成一个500㎡以上的文化广场或建设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在条件适合的广场上建设“百姓舞台”。

  建设规模:围绕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鱼木寨做好文物修缮、消防、安防工程和大水井古建筑展览陈列项目。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3670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国家上级补助资金3470万元,地方配套200万元。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8000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国家上级补助资金7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

  建设规模与内容:对鱼木寨、大水井、海洋村进行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1.98亿元。资金来源:争取国家上级补助资金1.98亿元。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3亿元。争取国家上级补助资金2.5亿元.争取地方配套资金5000万元。

  建设规模:建一个巴蔓子纪念馆和一个广场、建一个土苗剧院、建一个巴蔓子研究所、建一个土苗博物馆、建一条土苗风情民俗街。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2亿元。争取国家项目经费5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00万元,招商1亿元。

  建设规模:围绕土家民族文化,拟建“两个一”工程,一个博物馆——“龙船调”文化传承博物馆,内设“龙船调”文化传承保护研究所。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900万元,地方配套2100万元。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第一期2016-2018:投资5亿元以上,完成入口综合服务区、农业产业园、利川夷城广告产业园、古夷城影视拍摄基地部分项目、旅游酒店、园区公路网及其他市政设施建设。

  第二期2019-2020:投资10亿元以上,完成古夷城影视拍摄基地核心景区开发及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部分旅游地产建设和旅游会议酒店。

  建设规模:在市城区、毛坝等相关乡镇建成坝漆生产规范化种植基地、漆艺产品加工厂、漆画艺术中心、漆艺术产品展销等。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资金来源: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2000万元,招商引资、社会投资1.3亿元

  建成一个集自行车、轮滑、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训练等为一体的综合体育训练馆。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5亿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企业筹资4.9亿元。

  建设规模:围绕齐岳山、佛宝山、清江古河床等打造几条经典线路,建成户外运动基地。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3亿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0.5亿元,争取招商引资、社会投资2.5亿元

  建设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市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大水井、龙船水乡、朝阳洞等著名旅游景点分别打造一台适合该景点的民族风情节目,不断丰富和创新“一景一戏”工程。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5个景点的民族风情节目,总投资500万元。经费来源:争取国家项目100万元,景点自筹400万元。

  建设规模:建设开心生态园区、接待办公区等两个主功能区和巴蜀风情、宗教、战争、武侠、神话传说、儿童、公馆、土匪、爱情等九个影视拍摄景区。

  建设规模及内容:围绕川盐古道,拟描绘一张路线图;建立一个盐文化研究所;拍摄一部影视剧;建立一座盐文化村寨,将川盐古道沿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融入其中,使之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打造一台戏,将川盐古道上的事、情、景搬上舞台,让逐渐远去的盐道文化重现人们的视野;成立一个盐文化研究中心,让利川盐道成为全国盐文化研究的重镇。同时联合周边省市构建盐文化生态旅游经济圈,并促成盐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90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8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1000万元。

  建设内容:主动介入,建成一个木雕艺术品展览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服务旅游业的发展。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500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4000万元,企业筹资1000万元。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1亿元。争取上级拨款8000万元,企业筹资2000万元。

  建设规模: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借助“凉城”这一独特的气候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筹划1—2个上规模、具有连续性、群众参与面广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建设规模: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借助“凉城”这一独特的气候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每年精心筹划1—2个省级以上的以官方为主体的竞技体育赛事和以市场为主体的商业表演赛事。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竞技体育赛事,争取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商业表演赛事,由政府主导,主要依托市场化举行运作。

  建设规模:发展壮大《龙船调》文化传媒公司,不断拓展演艺业务,提升文化传媒的影响力。打造一台常年对外演出的文艺精品节目。

相关推荐:
图片
图片